國務院近日印發《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》,這是繼沿海開發后,江蘇省迎來的又一個國家戰略。長江經濟帶發展將給江蘇帶來哪些新機遇?策應國家戰略,江蘇該如何準確定位,積極作為,在區域發展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?
江蘇跨入高鐵大港時代 經濟發展,離不開交通基礎設施先行。《意見》提出,依托長江黃金水道,統籌鐵路、公路、航空、管道建設,加強各種運輸方式的銜接和綜合交通樞紐建設,加快多式聯運發展,建成安全便捷、綠色低碳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,增強對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支撐力。
“長江經濟帶在中國經濟版圖中的主干價值明顯,而整個經濟帶如何連接,交通體系建設必不可少。”東南大學交通學院副院長黃曉明說。
《意見》提出,下游重點實施12.5米深水航道延伸至南京工程。俗話說,“一寸水深一寸金。”航道越深,可通航的船舶越大,減載和轉載越少,就越能發揮水運運費低廉優勢。12.5米長江深水航道已抵達南通,明年將直達南京,江蘇乃至整個長江流域的經濟版圖正隨之刷新。
太倉港武港碼頭負責人算過賬:“相比12.5米深水航道開通前,進出我公司碼頭的開普型散貨礦船單船平均載貨量增加1.7萬噸,上游鋼鐵企業每萬噸進口鐵礦石的綜合物流運輸成本減少14萬元,降幅達兩成!”
根據《意見》,上海經南京、合肥、武漢、重慶至成都的沿江高速鐵路將進入建設規劃;南京機場將進一步打造區域樞紐功能,無錫機場要發揮干線機場的作用;在沿江14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中,南京、連云港、徐州占三席。如此規劃與定位,對江蘇本已領跑的綜合交通建設來說,可謂再添新的發動機。
“江蘇可以企業為主體,主動參與沿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,這不僅是響應中央號召,更是引導江蘇企業拓展省外市場,探索與各地政府的合作共贏機制。省內企業可與長江航道局合作,建設長江水運設施。而省內交通設施建設,可引入社會資本參與。”剛領銜完成《長江經濟支撐帶與江蘇發展的研究》的省社科院院長助理吳先滿說。
但沿江各地交通設施之間競爭不可避免。這不僅體現在江蘇與鄰省(市)之間,即使在省內,南通與蘇州的港口、南京與無錫、淮安的機場之間競爭難免。如何把這樣的競爭保持在合理的水平,將長期考量沿江各地政府與企業。
產業轉型將獲巨大空間 發展長江經濟帶,打造中國經濟新的支撐帶,事關全局。
《意見》明確提出,順應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,推動沿江產業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,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,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,大幅提高服務業比重,引導產業合理布局和有序轉移,培育形成具有國際水平的產業集群。
“過去提發展長江經濟帶,更多是利用便捷低廉的長江水運,發展單位成本中運輸占比較大的產業,而對運輸成本要求最高的,首選重化工。但到了今天,如果長江沿線全部布局重化工,長江生態會是什么樣?因此,不能只把長江經濟帶當成運輸帶,它更是經濟帶與生態帶,產業必須進行新的定位與轉型。”南京財經大學校長劉志彪說。
吳先滿認為,長江經濟帶發展啟航,將給江蘇帶來不可限量的發展前景。比如發展總部經濟,長江經濟帶建設蘊藏著巨大的市場需求,足以吸引跨國公司調整國際市場戰略。江蘇應以此為契機,吸引以跨國公司為主的外資企業將其境外總部遷入江蘇,或在江蘇設立地區總部。隨著長江經濟帶產業轉移推進,以及產業布局調整,內地大型企業亟需尋求更大發展空間,江蘇應積極爭取其總部落戶。江蘇還應吸引國內外銀行、保險、證券等金融機構落戶,加快發展新型生產性服務業,加強與上海自貿區對接,發展物流服務,以南京港為核心,打造長江航運物流中心。
此外,長江沿線風光秀美,風土人情獨特、人文底蘊深厚,是我國旅游資源的富集區。江蘇可聯合其他省市,打破行政區劃分割,共同打造長江文化旅游品牌。
不過,長江經濟帶存在一定程度的產業同構。2012年經濟數據分析顯示,11省市制造業結構相似系數平均為0.7,最高為上海-江蘇的0.8813,而上海、江蘇、浙江制造業結構相似系數均在0.8左右,同構度都較高。產業結構趨同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區域經濟的良性競爭,而過度趨同將對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帶來負面影響。
政府要順勢而為少干預 長江經濟支撐帶建設將為長江中上游省市打開出海口,促進長江流域經濟發展,為中國經濟注入動力。為達此目標,長江流域建設共同市場至關重要。
“對總部經濟、現代服務業而言,長江的運輸價值在下降,而長江經濟帶作為共同市場的價值更加凸顯。”劉志彪說,長江流域擁有中國最主要的人口、產業,人口和生產總值均逾全國四成,而諸多要素的集聚,使得這里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經濟市場。
建設長江流域共同市場,江蘇應積極作為,主動承接上海“龍頭”輻射。上海是整個長江流域的金融、航運、貿易、經濟中心,江蘇應用足毗鄰上海的地理優勢,充分利用上海的基礎設施,并以低于上海的價格,向長江中上游提供優勢公共服務。
當然,長江流域共同市場的形成,必然增強長江中上游省市與江蘇經濟的競爭性。面對潛在的競爭局面,江蘇的眼光與魄力直接決定自身在長江流域共同市場,甚至整個中國經濟中的地位。假如目光短淺,長江經濟支撐帶東部出海口則可能經由浙江杭州灣,屆時,江蘇被摒棄于長江流域共同市場之外;如果眼光長遠,長江流域共同市場將為江蘇產業結構升級提供最佳機會,以整個長江流域為縱深腹地,通過空間轉移與重新布局,江蘇傳統產業實現改造與升級,騰出充足的環境承載量,致力于發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。
建設長江經濟帶共同市場,江蘇有優勢。發展長江經濟支撐帶,等于長江流域整體“打包”,編隊“走出去”。作為中國開放的前沿,江蘇應發揮融入全球價值鏈的經驗,以及人才、技術、服務等專業化優勢,為共同市場建設提供事前、事中和事后服務。
建立共同市場的過程中,需防地區間過度競爭,盡量減少政府干預。長江經濟帶建設,要在轉換政府職能、打破條塊分割、建設服務型政府上求突破,在全國率先健全市場經濟體制,率先形成長江流域統一大市場,打造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先導示范帶。政府應提供高效優質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,順勢而為,不干預產業發展、企業決策,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。 (來自新華日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