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江日報消息(記者韓瑋 通訊員高山 實習生王群)昨日,長江委水文局預報,三峽水庫入庫流量趨近70000立方米每秒,上游洪水峰值將超1954年、1998年。面對這一形勢,市防汛辦底氣十足。
市防汛辦介紹,全市堤防總長808公
里,其中長江、漢江干堤420公里,其他連江支堤388公里,堤防成為城市防洪安全的生命線。
近幾年,我市大力加強堤防建設,國家及地方共投入43.1億元,對全市397公里的長江、漢江干堤進行全面整險加固,達到“長江流域規劃”確定的超高1954年洪水位(29.73米)1.5—2米的標準,達到中心城區31.73米、遠城區31.23米,等于“上了保險”;2006年啟動連江支堤整險加固工程,于2008年完工,武漢市整體防洪能力進一步提高,整體防洪保護圈更加完善。
據悉,堤防建設的主要內容為堤身加高培厚,防浪臺與壓浸臺填筑,護坡(護岸)、堤頂防汛公路、防滲墻、防浪墻、擋土墻錐探灌漿,填塘固基,穿堤建筑物加固等。
此外,三峽大壩建成后,調蓄能力增強,按目前形勢看,武漢近期或接近27.3米警戒水位,此水位對于目前我市防洪沒有威脅,長江干堤安全,中小湖庫、民堤民垸也可基本無恙。
完善預案有備無患
武漢是全國最早實行防汛責任制的城市,也是最早實行行政首長防汛負責制的城市,在長期與洪水“斗爭”的實踐中,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較為完善的防汛責任制和工作制度,如汛前汛后檢查、防汛值班、水文通訊、物資備料等均有嚴格的工作制度。
“防洪預案”是江城防汛工作正規化、規范化的體現。預案對汛前準備、設防水位、警戒水位、保證水位4個水位階段的防汛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,并制定了各種情況下的應對措施,以及對突發情況的處置方案。近年來,補充完善了武漢市城市防洪應急預案,分蓄洪區運用預案、大中型水庫防汛搶險應急預案、山洪災害防御預案、城市排漬應急預案等多項子預案。
在制定詳細完備預案的同時,加強防汛實戰演練,對防汛沖鋒舟操作、全方位泛光照明燈操作、裝配式圍井操作、擴張金屬網水利籠箱操作、打樁機操作等防汛實戰項目進行反復演練,時刻保持警惕,提高防汛實戰能力。
信息化提升防汛效率
近幾年來,全市防汛工作信息化、科技化水平顯著提高。2007年完成的無線視頻傳輸系統建設,滿足了隨機圖像傳輸要求,可通過現場采集,將圖像實時轉回指揮中心,實現遠程監視、遠程指揮。
全市防汛指揮會商系統,實現了綜合、高速的信息處理,連接市水務局數據中心,實現與各區局的遠程會商,同時可實現與長江防總、湖北防總的視頻會議;實時顯示重點險工段及防汛重要工程的視頻圖像,對全市堤防險段、閘口、排水進行實時監控。
今年入汛以來,市防指召開的10多次會商會,均通過異地遠程視頻實現。市防指在市中心坐鎮指揮,并聽取各區匯報汛情,通過視頻傳輸,可實時收看到現場情況,大大提高防汛效率。